今年春节到东莞,大年初三到虎门-雁子


今年春节到东莞,大年初三到虎门

2025年的大年初二我来到广东东莞,初三刚好是礼拜天,我们来到虎门太平堂。中国人都知道虎门销烟,1839年6月,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镇销毁鸦片19187箱。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,由此签订了《南京条约》。
虎门销烟,被认为是敲醒东方雄狮的第一棒!敲开了中国的大门,也送来了西方传教士。他们首先到达虎门,从这里被差派到各处。
太平教会成立时间在1847年(道光廿七年),以赠医施药开路,迄今已有160多年。
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)德国母会在此建堂。1993年重建,就是我们今天来到的,共三层,占地260多平方米,旁边有一副堂。1998年,他们在圣灵的启示下,为了让前辈留下的这块土地发挥更大价值,决定拆掉副堂,把周边的土地连成一片,建了一座礼贤大楼,占地660平方米,楼高十一层。于2000年8月落成启用。
我对这个副楼很感兴趣。地理位置很好,旅游胜地,离炮台不远,黄金地段,出租给商家,资金有了活水源头。方便住宿饮食接待,之前还有养老院。
同工向我介绍,他们设立有物业部,专门负责教会的后勤保障工作,也就是积攒钱财在天家。这样一来,教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不用发愁了,各种事工的开销也有了来源,平时的探访工作也有了保证,对老人病人残疾人的关爱也可以放手去做了,对社会的捐助,疫情,救灾的投入力度也有了。爱世人,为世人,做光做盐,爱人入己,把道行出来。他们和当地政府,有关部门关系也相处的很融洽。
我觉得他们这个思路是对的,广东人就是脑筋活络,不愧是改革开放前沿。我们西北这边就差多了,很多教会都是举步维艰,甚至都没有了奉献来源,牧者都不得不外出打工。很多教会只剩下了几个老人看门。那光景甚是凄凉。为此我还写过一篇文章,谁来拯救中国的乡村教会。今天来到广东东莞虎门,眼前一亮,真的是,沉舟侧伴千帆过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我们自然没有办法和广东这边比,经济环境天壤之别,但我觉得缺少的不仅是资金,而是观念。总可以因地制宜做一些事情吧。比如,可以考虑建养老院,幼儿园,或者小饭桌小食堂托管班艺术班什么的,既可以解决百姓难题又可以传好消息还可以挣钱,何乐不为?不能只想着坐地收钱不想办法挣钱,和社会格格不入。中国教会大多数是女人和老人,尤其是乡村,几乎没有什么收入,哪来的钱奉献?我和东莞一个牧师交通很有启发,我说我写了一篇文章,谁来拯救……她说不用拯救,这是规律,要顺其自然,今后可能连乡村都不存在了,都城市化了,难道还要拯救乡村吗?
她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,是啊,有父的地方就有家,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教会,何必局限在什么地方?人是活的,要流动,要行走,要更新。兴旺还是衰败主权在父手里,我们只要做到父的心意上,那山上必有预备。
必须要有自己的资金源头,要有经营思路,要有一批有负担和使命的人来承担这项事工。让前方的人没有后顾之忧。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打着基督旗帜谋私利的人。不然怎么办?他们也要养家糊口啊。我认为牧者的待遇应该不低于教师,不然一定会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。
虎门的方法值得借鉴,愿他赐给我们足够的吗哪和鹌鹑,不多不少刚刚好。

暂无图片

我要上传

评论·0

雁 子
提示: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

Powered by JYmusic